“大将生来胆气豪,腰横秋水雁翎刀”出自哪首诗?
一、出处
明·朱厚熜《送毛伯温》
大将南征胆气豪,腰横秋水雁翎刀。
风吹鼍鼓山河动,电闪旌旗日月高。
天上麒麟原有种,穴中蝼蚁岂能逃。
太平待诏归来日,朕与先生解战袍。
二、译文
将军你征伐南方,胆气豪迈无比,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。
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,战鼓擂动,山河震动,日月高标。
将军神勇天生,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,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,怎么能逃走呢?等到天下太平,将军奉诏,班师回朝的时候,我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,为将军接风。
三、注解
毛伯温:
字汝厉,吉水(属江西)人。
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。
1539年(明世宗嘉靖十八年)派他讨伐安南(越南)莫登庸之乱。
他出征一年多,兵不血刃,平定安南,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。
横:
横挎。
秋水:
形容刀剑如秋水般明亮闪光。
雁翎刀:
形状如大雁羽毛般的刀。
鼍鼓:
用鳄鱼皮做成的战鼓。
旌旗:
指挥作战的军旗。
麒麟:
一种传说中的神兽,这里用比喻来称赞毛伯温的杰出才干。
蝼蚁:
蝼蛄和蚂蚁,这里用来比喻安南叛军不堪一击,不成气候。
诏:
皇帝的诏令。
朕:
皇帝的自称。
先生:
指毛伯温。
扩展资料
一、创作背景
自明开国以来,安南屡叛不已。
明剿抚并用,不能平息。
嘉靖年间(1522年—1566年),南征将士在安南乱军巾发现其私造《大诰》,有不轨之心。
消息传来,世宗甚怒,遂命仇鸾、毛伯温率军讨之。
这首诗是明世宗在毛伯温于嘉靖十九年(1540年)远征安南时所作的送行诗。
二、赏析
首联写主将气概和出师时的装束,充满豪壮之气。
颔联写鼓鸣旗展,以衬军威。
前四句是对毛伯温和将士们的赞扬,称赞他们豪气凛然,撼动山河。
颈联作敌我分析,言麒麟有种,蝼蚁难逃,用“蝼蚁”来蔑视叛军,比喻中有议论。
尾联既表达了对毛伯温出征必胜的信心,更是对毛伯温的信任和鼓励。
全诗写得明白晓畅,铿锵有力,气势非凡,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。
全诗夹叙夹议,情景交融,措词中肯,语气自然,没有皇上居高临下的态势。
参考资料来源:
参考资料来源:
兵无常将全文?
《兵无常将》是唐代大将王维所作,全诗如下:
兵无常将出奇胜,将军无计致残兵。
破竹驰骋轻千骑,斩将搴旗纵万兵。
登高山绝须弯弓,饮马长江浸铁衣。
今日得宵魂不散,谁能载酒赏良夜。